曾锦程致湘潭博纳复读部学弟学妹

14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47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致学弟学妹

同学们好!

高考一个月后便将如约而至了,同学们的时间都很宝贵,为了省却同学们的工夫,我先在前说明,我的这篇文章,是写给迷茫、不安的同学的,如果已经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一种自在的境地之中,那么便不需往下看了。

尽管很可能我下面所讲的内容并不都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甚至可能绝大多数部分同学们都不赞同,但同学们如果心里感受到一抹悸动的话,可以拿起笔来,做一些记录。虽然看完之后,可能会在一些同学们心里种下种子,但种子不经浇灌也未必能发芽,若是勤加看护,兴许会更有裨益。好了,闲话就不多说了,那就让我们从一些问题开始吧:

高四生活已经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你们感觉怎么样?累吗?充实吗?失望吗?开心吗?满意吗?还是说,很平淡?你们是否还在快乐地坚持着最初的信仰?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来到学校第一个月的状态么?你们最初是为了什么来复读,还记得吗?是为了拿到那些本以为自己能拿到的分数?是为了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还是说只是为了向某些人证明自己不是个笨蛋,或者证明自己比他们以为的更聪明?

可难道原来给我们自己生命以巨大冲击,以至让我们脱离了常轨的力量,就仅仅是这样的东西么?我们最初为何会去复读,这些表面的诱因,拿高分、考好大学、证明自己的聪明,诸如此类,往往都遭不住时间的磨折,总是在生活和忙碌中就被磨得脱皮变色,最后漫漶得看不清最初模样。这些经不起检验的东西,能给我们以跳脱常规的巨大力量么?能给我们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这般对抗社会洪流的伟大勇气么?它们怎么能够!它们是完全软弱的东西,任何一种对抗的力量都能把它们压倒击碎。那么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又为何在当时,使得我们决然地踏上这条扑朔迷离的岔路?但我们确实感觉自己是因为它们才愿意从熙熙攘攘的大路前往人迹罕至的小路,这是为什么呢?就算是一个再冲动不过的人,在当时复读的念头冒出来之后,它又怎么能成为我们行动的掌舵者呢?毕竟它是如此软弱,如此经不起打磨。所以,我们虽然看到的是表面的诱因,是拿高分、考好大学、证明自己的天才,可这些完全不是我们行动的真正理由。要探寻自身真正的力量来源,追访那股巨大风暴的原始之眼,我们必须叩问自己的内心。当我们叩问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那些表面的原因,所以能够推动我们进入另一条轨道,只因为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源泉的外溢。

同学们,请回顾一下最初的表象,回顾最初的诱因,它们从哪里来?凡听懂了的,这将是你们的第一个天启。虽然叫作天启,但这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赐予的启示,我们不需要撒冷之王的欣颜;同样,它也不是玉皇大帝的赐福,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外在的价值赋予之权威;它是我们自给的启示,是我们心给自己的启示。因为我们现在过于习惯了符号式的语言,总是听不懂心灵的声音,甚至常常在心灵大声呼喊时置若罔闻,所以,我们在与心灵交流的时候总以为要通过符号式的语言,如汉字、字母、数字公式等等,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理解心灵的声音转化为符号式语言的那种表面的原因。什么拿高分,什么考好大学,什么天才,都是狗屁,它们总不能支撑我们走太长一段路,因为它们太软弱、太无力了。

同学们,我去年复读的时候,同学们总说我努力,或者说我自律,或者说我能坚持。我那时候总是笑笑,也没有多余的解释。这些词语在参与语言的使用的时候,更多的只是表示的一种赞扬的态度,而它的含义则未必是合于我们指称的对象的。比如说,“自律”,它说的是人能够自己约束自己,可我实在从来没有过约束自己的感觉,我是自由地在按着自己的内心而行动,是一种很舒服的状态。再比如说,“坚持”,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可我也并不是坚强地持续着,而是很轻松的,完全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就可以进行的,因为我并不具有任何超拔的意志力,只有在轻松舒服的状态里我才能持续地进行下去。也许有些人在明确探访自己的内心并找见使自己脱离常轨的力量的真正来源之后,确实能够做到字面意义的自律或者坚持,可他们的行为一定是为了更高的意志而服务的,就算是纯粹的爱吃苦,也是出于对强大的承受的能力的追求。也就是有着目标。目标,也就是通过预支未来的舒服,来战胜现在的其他舒服的诱惑的手段。

在生活中,我们知道需要有目标,可为什么目标、目的会让我们觉得舒服和可靠?

在探求这个问题之前,同学们,我想先再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自由”?

“我对自由的定义是:自由就是我们对自身行为和意愿的一致性的感觉。在我的理解中,再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对自由的定义了。而这个定义是何以得来的呢?它当然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空穴来风。下面,我将抛开一切关于“自由”的知识,回溯到“自由”在我们每个人世界里诞生的伊始,以此来看看最初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模样。

在我记忆最模糊的婴孩时代,我的意志还没有形成,对于自我还没有意识,并不具有选择的能力。因此,虽然有着身体、经济、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但我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思维甚至连一丁点往自由方面的偏转都没有。然而,当我再大一点,第一次想出门去玩,妈妈却不允许时,在痛苦之中,自由问题出现了,“不自由”携带着“自由”降临了。

因此,当我们思考自由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在就自身的状态进行思考。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自由”这个词的提出,却往往是在我们处于不自由的状态的时候,而当我们处于自由状态的时候,却不会在意“自由”是什么,因为我们无比确定地感受到了它。所以,当我儿童时候想要出去玩,但妈妈不同意,禁止我去玩时,我会感到不自由;当我在课堂上想要睡觉,可学校规定我不能上课睡觉,我想睡觉而不得睡觉的时候,我会感到不自由;当我想要像小鸟一样在蓝天里翱翔,可我又没有翅膀,怎么也飞不起来的时候,我会感到不自由。而当我中午饿了想去吃饭,然后我就去吃饭了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到不自由;当我晚上困了想要睡觉,于是我就关上灯,闭眼睡觉的时候,我也不会感到不自由。从每次不自由出现的情况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要”的意志一出现,某种意愿一产生,“自由”问题也就来了;我们也可以明确地得出,“不自由”是一种感觉,是对自己意愿和行为的不一致性的感觉。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知道自由是什么了:

自由就是对自己意愿和行为的一致性的感觉。这也就是一种舒服的感觉。

有了这种对自由的认识,对于“为什么目标、目的会让我们觉得舒服和可靠”的疑惑,自然也就有了回答了。因为目标和目的会通过预支的舒服,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想象的舒服,来为我们的意愿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我们意愿的最强大的理由。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想法和意愿是在目标之前的,我们可以在没有目标的时候,就有了想法和意愿,但如果只有意愿而没有目标,那么我们总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简单来讲就是不安心。而目标是为我们的意愿进行解释和支撑的,为我们提供一个相信的理由,也就是让我们“放心”。俗话说,生活要有盼头,也就是这个意思了。这里再就俗话多说两句,俗话虽然带个“俗”字,但其实往往意蕴丰富,只是我们总体会不到,就因此将之轻视了。我曾经是这样的,现在越来越发现曾经自己的许多误解,许多无知的轻蔑。

刚才讲到,我们在没有目标的时候会不安心,因为我们的意愿,我们的行为没有一个理由来进行支撑,就像无根之木,或者无基之厦,总是虚浮的,不心安的。《孟子》里有一句话,叫做:“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其实我们一生都是在做着这一个学问,“求其放心”。好,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话题上。通过探问内心,我们得到了自己的天启,找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源泉,然后听从它的声音,按照它的指示来树立目标和目的,用目标和目的建起意愿的地面,而后呢?我们就要让目的和目标来主宰了吗?完全不是的。正如我们之前所述,目标和目的仅仅在一个层面上起作用,也就是让我们放心。若目标和目的反过来又搅扰了我们的心境,这就完全是自相矛盾了。我们所做的只是享受自己生命的过程,始终是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之中,也许会有情绪的波动,但并不妨碍我们心灵的宁静。目标和目的只在我们达到它之前有用,而一旦我们度过了决定它的时刻,它就像是天上浮云,就像是地下尘埃,不再在我们的心中有任何的分量了。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王阳明大家听过吗?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出榜,也就是出成绩的时候,他去看了。他从前到后慢慢地看了一遍,发现榜上确确实实是没有他的名字。当时,很多人满怀期待而来的人,看到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后,就在那儿或者垂头丧气,或者涕泪交加,总之就是心境全然地被击碎了。然而王阳明看到没有自己的名字后,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吾不以不及第为耻,吾以不及第动吾心为耻。”

同学们,探问自己的内心,让其安心,求其放心,这样,我们才能在路途中满意而自在。“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我们的意愿的行动,便是“求在我者”,每一份行动都有其对我们的意义,这意义全然蕴含在这一份行动所带来的经验之中,是我们最有益和最宝贵的东西,完全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的目标和目的,很多时候是“在外者”,它可以生产出我们行动的意愿,但其实现与否,并不能由我们的行动和意愿就得以保证,总是有我们不能控制的“命”来进行最终摆布。世间的事件总是如此,高考只是平常的其中之一罢了。所以,所以,同学们,每次考试的结果并不重要,就是高考结果的好坏也不值得动心,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的所有体验,这一切的大脑中的活动,这一切的在眼前如此流过的景象,这一切的被感知的空气,这一切的被踏上的土地,这一切的一切,便是你们,也是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然,我并不希望任何同学会由我的以上论述中得出“学习无需用力”的结论,正相反,我复读的那年,在思想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出了“生命需要用力”的结论。如果有同学有这样的念头,那还是把我刚才的话语全忘了吧。想起来在一次篮球课上,罚篮怎么也罚不进去,体育老师看着我坎肩上的“Fuck the perfect”,笑嘻嘻地问我道:“你衣服上的字是什么意思?”我低头看了看,马上想到了老皮常说的那句:“做到最好。”做到最好,就是 Fuck the perfect,就是一种不断向 the perfect 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就是一种斯巴达勇士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如果同学们能从这样的解释中感到力量的话,那就带着这股力量去投入每一时每一刻的学习吧。

好了,没想到絮絮叨叨地竟然也讲了如此之多。虽然讲了一大堆,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高考在即,保持好心态。”虽然这一句极其明白,但若是只讲这么干巴巴一句话,同学们尽管可以理解,却没有任何感觉,也就不能在学习生活中有任何的裨益。所以,我这次便尝试把自己对于事物的一些理解分享与大家,也顾不得自己道理的粗浅和语言的贫瘠了。

如果这些文字能给某一位同学在这最后的一月里带来片刻平静的话,那怎么也不算是毫无作用了。

                                                     F2320 班 曾锦程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